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语言技术研究中心机器智能与翻译研究室(Machine Intelligence & Translation Laboratory,MI&T Lab),1985年由李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荣获国际计算语言学会ACL终身成就奖,第一位华人获奖者,曾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创建,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机器翻译以及以自然语言处理为核心的机器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1989年研发成功了我国第一个通过技术鉴定的汉英机器翻译系统,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6月实验室牵头成立“哈工大-微软机器翻译技术联合实验室”,2004年11月联合实验室升级为“教育部-微软语言语音联合重点实验室”。目前,机器智能与翻译研究室共有教师五名,两位教授博导,学术带头人为赵铁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委会副主任)。
自成立以来,本实验室已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大多数活跃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一些校友已经成为领域内的大咖。知名校友包括:周明博士(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ACL第2位华人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民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校长助理、国家杰青、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王海峰博士(百度首席技术官、ACL第一位华人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荀恩东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于浩博士后(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监事)、姚建民博士(苏州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等。
1、师资队伍
实验室负责人赵铁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明博士(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沐昀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海龙副教授、徐冰副教授、朱聪慧博士。博士研究生10余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本科生20余人。
2、研究方向
(1)机器翻译及多语言信息处理
本研究室着重探索跨语言语义分析、神经机器翻译模型构建、机器翻译评价与资源建设、翻译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等技术。拓展口语语音机器翻译研究方向,并致力于推动全国机器翻译评测活动的常态化、国际化发展。
(2)大模型构建及应用
开展大模型研制、训练、部署、以及多种形式的实用化技术研发,聚焦大模型的领域和任务优化,探索其在通信、金融、知识产权服务等重点领域以及规模化企业的应用,致力突破自主可控的大模型整体解决方案。
(3)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技术及行业应用
本研究室开展的研究着重于文本语义分析、个性化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抽取、知识图谱、多模态情感分析、自动文摘、特定文本生成和文本校对等。目前,围绕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科研项目,正在开展智慧司法和智慧检务、多轮对话、阅读 理解、知识图谱构建、作文自动生成、专利自动生成等多个研究方向,相关技术正在应用于企业产品中。
(4)语言分析技术与应用
以深度学习方法为框架,从理论和应用两个角度完善汉语自动分词、词性标注和命名实体识别技术、英语词法分析技术,继续深化以汉语和英语为主的浅层和深层句法分析等;研究建立较为系统、完整的汉语句法-语义知识库,进行自然语言文本的句法语义分析,使之服务于文本理解、问答对话、舆情分析等。同时,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开源框架。
3、科研与成果
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包括主持重点课题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承担10余项国防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所开发的机器翻译系统先后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在汉语词法分析、中英文句法分析、信息检索、文本情感分析、多文档文摘、话题检测与跟踪、知识工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特色的研究,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近五年来,国际期刊、国内重要期刊及较有影响的国际会议和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本领域顶级国际会议ACL、COLING、EMNLP、AAAI、IJCAI上均有高水平论文发表。
4、毕业生去向
本研究室每年招收4-5名博士研究生和1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多年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业内受到了普遍好评,就业前景十分良好。在培养过程中,我们选送优秀学生进入大型互联网企业、华为以及政府企事业的技术部门进行访问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优秀人才。
本实验室热忱欢迎优秀学子加盟,共创美好明天!
联系人:徐老师
E-mail:hitxb@hit.edu.cn
(申请同学请将个人简历、成绩单和获奖证明发送到此邮箱,邮件标题为“2024年博士/硕士申请”)
实验室招生QQ群号:805129409,请实名申请
实验室主页:http://mitlab.hit.edu.cn/